第36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原来珑儿和杜威同时看到云鹰扔的那块石头,在离老乞丐面门还有不到一指的距离时,诡异地掉了下来,而其他砸向身上的石头却没有掉。大家忙着扔石头、吐口水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杜威眼盯着前方,一脸的若有所思。

老乞丐仍在那惬意地晒着太阳抓着虱子,没事儿人一样。

珑儿转头向跟着她们的卫兵说道:“快把那些人都赶开,不要让他们欺负一个老叫花子。”

卫兵一声招呼,暗处的卫兵一拥而上,如狼似虎地一会儿就把围观的人赶走了,云家姐弟这才看到珑儿和杜威,兴奋地跑过来说到:“那儿有个叫化子!”

珑儿一把拉住云鹰说道:“叫花子有什么稀奇的!你为什么要砸人家!人家怎么你了!一点爱心都没有!”

“我都说过他了,可他就是不听!”招弟虽比珑儿要大得多,可习惯了跟珑儿告状,所以气鼓鼓地撅着小嘴儿投诉。

“我怎么了!别人也在砸啊!你怎么不管?”云鹰叉着腰跟姐姐申辩。

“懒得理你!去拿些吃的来!”珑儿白了他一眼,对卫兵说。

一会儿卫兵就提着一个竹编清漆盒子过来,珑儿打开一看,里边有一碟酱肘子,一碟酱驴肉,几个火烧,还放了一小壶酒,想是本地里正给这些卫兵准备的。

珑儿叫卫兵提着跟她走到老乞丐身边,蹲下对他说道:“你饿不饿?吃点东西吧!”

说着叫卫兵把食盒放到老乞丐面前,杜威走过来蹲在珑儿旁边,云鹰三姐弟也跟过来围住老乞丐。

老乞丐打开一看,笑得见牙不见眼地对珑儿笑着说“呵呵,多谢”!就坐在那旁若无人地埋头吃起来。

珑儿看了一阵觉得无趣,被乞丐身上那股味儿熏得实在受不了了!便起身招呼一群孩子到前院找自己爹娘去了。

这边玉疆夫妇正好从方丈室里出来,看到她们都在,也没多问。

一行人在寺里用过素斋,玉疆夫妇献上随喜公德,告别寺主,到别处游玩去了。

山中景致虽比不得珑儿前世去过的那些名山胜景,到也胜在别有风味,越往山顶地上的白色砂石就越多,高大乔木很少,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草皮,到处开着不知名的野花。

偶尔有当地的山民放牧山羊,这些孩子们见到,呼啦一下就围上来看东看西,山民一看孩子们身边跟着的煞神般的卫兵也不敢有半句怨言,只好任这群孩子看个够。

招弟和云雀采了一大把野花送给珑儿,珑儿拿来送给了玉夫人,把玉夫人高兴坏了。

玉疆抱过珑儿来轻声问道:“饿不饿?”

珑儿点了点头,玉疆接过管家福伯递来的手巾,拿着珑儿的小手细细的替她擦拭,完了刮下她的鼻子,才让丫鬟拿东西给她吃,“爹爹,回去的时候我跟你骑马好吗?”

“怎么?不想跟娘亲坐车了?”

“嗯,坐车一点都不好玩儿,我要跟你一起骑马!”

“珑儿,不要歪缠爹爹,女孩子家还是坐车好”玉夫人说道

“嗯!不嘛!坐在车里都看不到风景,晃得我直想睡觉!骑在马上一定就不想睡了,爹爹你说对不对?”珑儿捧着一块芙蓉糕窝在玉疆怀里一边吃,一边期待地看着玉疆。

玉疆点了一下她的小鼻子,对玉夫人说:“不妨事,珑儿是将门之女,不闹那些虚礼,回去时跟爹爹同乘一骑可好?”

“耶!爹爹最好了!”说完珑儿搂着玉疆的脖子亲了爹爹一下,玉疆哈哈笑了起来,周围的云家一家和仆从卫兵也跟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据珑儿观察,大顺朝的风气其实是十分开放的,并没有专门针对妇女制定很多的条条框框。

比如,他们这次全家出游,就没有规定卫兵及男仆在女眷面前要回避,而招弟也好,她也好,平日在父亲、兄弟、客人面前也都没有很多顾忌,基本的男女大妨除外,所以,她要求要骑马,玉疆并没有拒绝,玉夫人也只是象征性的说了一句就算了。

也可能是因为这里靠近边境,民风更接近塞外的少数民族一些吧!

珑儿正这么想着,发现杜威起身朝一边走去。

大家正在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儿,没人注意到他,珑儿便起身拿了一块杜威最喜欢吃的芙蓉糕跟了过去,“威威,要不要吃块点心?”珑儿将芙蓉糕递给他。“不想吃,你自己吃吧!”杜威怏怏地说道,俩人找了个草坡坐下。

“前年,父亲也曾带着全家来过**山,我和娘没来成”杜威看着远方,幽幽地说道。

“为什么?”

“大夫人说,要留人下来看家,不能全都走。”

“家里下人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留你跟你娘,这分明就是故意欺负人!”珑儿气鼓鼓地说。

珑儿不止一次地发现,自己有时候说话做事非常的幼稚,完全是不受大脑控制的。

就好比刚才,如果自己做为一个成年人,是万万不会当着一个受过伤害的孩子说出这种话的,可当时一下就说出来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她看了一眼杜威发现他并没有因此更难过或更生气,显然自己这样说话很符合一个四岁多孩子的说话方式,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思维、言行其实也是受到身体发育的影响的?潜意识在强制她的言行更加符合一个小孩子的一举一动?符合她的年龄要求,而不是放任她像个妖怪似的净做些与外表年龄不相符的事儿?

“是的,大夫人就是要故意这么做,给我娘难堪,让她在府中永远抬不起头,让我这个姨娘生的孩子永远比她的孩子低人一等!可我偏不让她如愿,我一定要出人头地,把娘接出来,再不让她受这种窝囊气!”

杜威小手握紧拳头一脸的坚定,看得珑儿鼻子酸酸的,直想掉眼泪。

夏天时,京里来了位公公,带来了朝廷的圣旨,擢升玉疆为正三品参将加封昭毅将军,战时节制朔漠、甘州、肃州三镇兵马,赐玉带一条,金花一对,银三百两,夫人柳氏封六品诰命,赐金珠一串,贡缎十匹。

这下可不得了了,整个朔漠城都沸腾了,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朔漠城从建成之日起,地方志所有记载都没有过这等荣耀。

虽说正三品不是什么大官,也就跟朔漠城守尉王尚义一样大。可加封昭毅将军,赐玉带金花,并且获得封妻。这就不一样了,更别说战时节制三镇兵马,这相当于是奉旨钦差啊!

这下连王尚义都得听玉疆的了,兵马调度玉疆一个人就可以说了算。

边军的将领们看到玉疆的风光,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今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个个嗷嗷叫地憋着股劲儿,只盼着快点打仗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本朝自启德三年朝廷大败亦里巴里的伊力亚斯汗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大封过武官了,这让下级军官们如何不兴奋,怎能不跃跃欲试!

玉府自上次“神童”事件后,又再一次热闹起来,比上次更甚。

每天前来祝贺、谒见的人马川流不息,附近州府的官员、周边镇守的将领,尤其是甘州、肃州的文武官员更是前来祝贺的祝贺述职的述职。

玉疆现在更加繁忙,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每天珑儿见到爹爹都是来去匆匆,有时甚至几天见不到他,问母亲也总说他在军中,也不知在忙些什么?

转眼到了秋天,京中传来诏令,令玉疆岁末进京述职。

珑儿一听说爹爹要进京述职可高兴坏了,她来大顺朝这么久了还没有见识过京城是什么样呢!这下可以去看看大顺朝的帝都了,不知今世的京城与前世看到的可有不同。

中秋节这天,一家人围坐在花园中赏月。丫鬟们在院中的紫藤花架下摆好了各色干果点心、应景的月饼,玉夫人叫丫鬟专门泡了云顶翠片,此茶叶乃王尚义大人所赠,由于江南距离西北路途太过遥远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袅袅的茶香中玉疆抱着珑儿,旁边坐着玉夫人,杜威坐在他们对面,四周是各种秋虫的鸣叫声显得静溢而安详。

面对如此美景良宵,玉疆今晚的兴致也颇高,扭头对玉夫人说道:“夫人,许久未听你吹箫了,今日佳节可否请夫人吹奏一曲助兴。”

玉夫人会弹奏乐器珑儿是知道的,在珑儿一两岁的时候,就经常被抱着看玉疆在后院练功。

玉疆上阵使用的兵器是方天戟,所以有时候也能看见他舞戟,玉疆身材魁梧双臂肌肉虬结,一只长戟在手中舞得虎虎生风很有气势,有时玉夫人会在一旁弹筝或琵琶助兴,一个是百炼钢,一个是绕指柔配合得竟如行云流水般的极有默契,很值得一观。

正房西边的小厅就是玉夫人的琴室,室中摆放着一架筝,琵琶陈列在案上,珑儿偶尔会爬上去拨着玩儿,玉夫人得闲时也会教她些粗浅的指法。

后来随着玉疆官职越来越高,军务越来越忙,家中一应事务全都交由玉夫人打理,交际应酬也越来越多,这些夫妻间的小情调就被搁置了。

珑儿以前听外婆跟娘亲闲聊时提到过,玉夫人所学技艺,是自幼柳老爷子专门请了教坊司的乐师来教的,所以很有功底,但珑儿不知道娘亲居然还会吹箫。

玉夫人命人去取了萧来略作试音,便吹了起来。箫声悠扬低沉,在月光下静静萦绕,声幽清远,如山泉流过苔石,直叫人忘却尘世的烦恼。

对于一个前世只听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中听说过几只著名古曲的俗人来说,珑儿自是听不出是那首曲子的,只是觉得好听,听得如醉如痴。

这时玉疆在她耳边轻轻说道:“娘亲吹的是《碧涧流泉》,此曲最妙应是琴箫合奏,可惜爹爹不会,珑儿可要好好跟娘亲学啊,爹爹以后就可以听你们娘俩合奏了。”

“好!”珑儿正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满口答应下来。

后来才知道,她娘根本就没学过弹古琴,所以珑儿也一直都没有学会弹,玉疆也从没听过她们母女的《碧涧流泉》琴箫合奏版。

待到十月,玉府要准备进京的事务了。在刚刚得到要回京述职的诏令时,玉疆就派福伯带人先赶回京去置办宅子去了。

玉家祖上虽是望族世家,可架不住子孙不争气,一路败下来早就所剩无几。

玉疆太祖这一支在京城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卖了城中祖宅到京郊乡下置办了一些田地房产又勉强维持了几代。

后来子孙分家各家手中就更没剩下多少,玉疆家从爷爷那辈儿起就一脉单传,他爹娘也只养活了他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家中财产从未被分割过到也还算过得去。如今玉疆衣锦荣归,玉家老太爷老太太生前住的房子是肯定不够住了,又是在乡下,只能在城中另觅宅第。

福伯此去一是在京城中另购宅子,二是处理玉家的老宅。

福伯将玉疆的手书并一百两银子交到现任族长手中时,族长三叔公直呼玉家祖宗显灵了,玉家子孙又要昌隆了。

玉疆在信中言明将玉家老宅做为族产留给族中改建为祭祀祠堂,并附上纹银一百两为修缮之资,玉家田产暂由族中代管,所收钱粮与修缮所余充为族产,以接济族中鳏寡孤独或贫寒学子。

玉家族人早先在得知玉疆投军去后,原本是存着他这一去再不会回来的念头的。那上阵打仗岂是儿戏,刀剑无眼呐!

玉家老太爷和老太太也万没想到,儿子居然会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私自就跑了。待到玉疆到了边关捎回书信才知道去向,老两口这一顿哭天抢地,直骂这个杀千刀的不孝子,没良心!撇下父母就跑了!

盘算着要不要叫家奴来福去找去?可转念又一想,谁知道他现在具体在哪啊?

于是想想还是算了!只当是没生这个儿子吧!后来玉疆不断有书信捎回家中,饶是升了官也没让老两口高兴起来。

等到玉老太爷驾鹤西归给玉疆捎了信去,辗辗转转等玉疆得了信再赶回来,正好赶上给老太太送终。这下玉疆算是彻底没了牵挂,等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交代来福夫妇看好家就又回边关去了。

直到玉疆成亲,才捎信让来福夫妇到边关去服侍少夫人,将玉家祖产交由族中代管,玉疆从此没了音信!

慢慢的,玉家家产就成了族人明里暗里争夺的对象,几位族叔为了这点儿家产几乎反目,直把玉疆当成了个死人。

如今可好,玉疆不但回来了,还成了全玉氏家族的荣耀。一封信就确定了玉家财产的归属,彻底断绝了族人对玉家家产的非分之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相关阅读
豪门绝宠之峥少溺爱狂妻太子殿下的宠妃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重生之凤还朝田园之医妻有毒重生皇后:皇上,请您雨露均沾锦绣宠妃重生暖婚,娇妻又野又纯情绝色狂妃启禀皇上:您的皇后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