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第150章陈法新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听说万通师父解签极准,看来是无缘了。”行舟开口。

小师父笑了笑:万通师父是极准,但是他解签就没有好签,那个准让人生畏!

行舟拿了签文给一个师父,不知道为什么,兴致不高。

“施主,最近有红喜事,是天赐良缘,顺应天地即可。”那那签文的还没有开口,一身紫金袈裟的和尚站在一旁说到。

行舟心下跳了一下:此人什么时候到身边,竟然完全没有感受到气息。

在行舟惊讶的时候,在这里的人都朝着那说话的赠人行礼道:“住持师父。”

行舟看见,也跟着行礼。

“老衲只是路过,各位施主多礼了。”说完这个,住持就转身离开。

然后等行舟抬起头来想看这雷音寺的住持长何等模样的时候,看见的只是一道伟岸的紫金袈裟的背影。

拿着行舟签文的师父给行舟行礼:“小施主,既然住持方丈给您接了签文,老衲就不能给你解签了。”

行舟笑了笑,微微低头:“师父客气了,刚刚也是解签了。香油钱就供奉给佛主了。”

行舟也不多说什么,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谢施主,住持方丈一般不解签的,能让他出手的都是有缘人。女施主一定会得到一桩好婚事的。”

“谢您吉言。”

······

行舟的‘丫鬟’周洲跟百里行舟一样,个子很高。如果不说,看过来的人只以为是行舟的姐妹。毕竟在高贵的丫鬟里,也没有这一身气质。衣服是棉布,也没有什么花样,但是气质清雅,行动跟那京中小姐没有区别。反而行舟这个当了差不多十年男人的人,走的那步子有周洲三步远。

“这京城的繁华,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周洲说。

“国都风貌乃国之风貌,能不繁荣。”行舟说。

“行舟,我们接下来是去哪?”周洲问。

行舟抬步往着山下走:“是那老头叫我回来的,自然是先去那里。”

“陛下正风华正茂,四十不惑,您叫老头子可是过了。”周洲说,没有不悦,很平淡,好像不是在说行舟的不对。

而他们说的人就是当今皇上。

“你端着不累?”百里行舟说。周洲,去年皇上给他安排的医女,有着一身的好医术,跟太医院院首不相上下。

“周洲并未端着。”周洲回答,如同高岭之花,怎么也去不掉一身的冷气。

百里行舟觉得跟这样子的人说话真累!

“小姐,你身子骨还没有好!所以早点回去,不然疼了痛了,就不要怪罪我。”周洲说。

“······”行舟不说话。其实多一点少一点,她已经习惯了。去年四月份,她受重伤,假意死去。如今恢复女儿身,本在江南养病,也不知道皇上叫她回来做什么,还说给她找了个金玉良缘的好人家。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

这昏昏迷迷的十个月,外面已经不一样了。吏部尚书都换人了,自己曾经提起的张毅居然被皇上提拔到了京城,在户部做一个掌事(五品,就是管理账簿计算的人)。

因为那件事情,皇上还给太学府和国子监多了一门必修课,那就是算数。从此有了才子必会‘六艺’的说法。最后其他书院纷纷效仿,只是数月,就让大秦兴起了一门玩意儿,那就是斗数。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斗数自然比的就是算数。

如此也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题目。

比如《买鸡》、《鸡兔同笼》、《粟米》等平常的题目,还有其他衍生出来千奇百怪的题目。

除了这个,在女子学方面,皇上还废除了很多《女戒》里面的诸多条例。让自己的小公主跟皇子一同上学。

诸多事情之下,女子的约束成了历史最松的时候,虽然还有很多人固步不前,劝诫着皇上,但是在皇上雷厉风行之下,冷落足以让一个家族败落的威逼之下,也只能缩起自己的蹩脚。

还下达了修改法制的诏书,一直之间风雨云涌。

有的酸儒下跪威逼,皇上一句:“寡人的天下!是你一个酸腐之人能够质疑的吗?”把人下狱了。

那些跟着自己酸腐先生跪在京城门口的人,本身想以死明志的,长跪不起,但是被一个人给击垮了,那就是他们心心向往的宋羡宋先生,年纪轻轻地兵部尚书。

虽然宋羡没有明言说他们,但是宋羡却说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话。

“我今能有如此,不是效仿古人得来,而是取其精魄,扬其真魂。他们的做法不过是想要使人看见他们而已,真要说他们的学识,也不过尔尔。只会记着能够约束他人的圣言,却不记得圣人对自身要求的修身养性。跪在城门口,失了自己的颜面,扰了京城的治安,乱了国的秩序,还言之凿凿以为自己是神兵天将,救人于水火之中,哪知只不过是扰民乱国。”

“治国之先,是安家,家落需要修身。身正而家和,家和而国兴。”

“听闻跪着十有八九家里有妇孺老人,他们尚且能够不顾他们安危而长跪与东门,让天下笑话,让君主烦忧,还带父母不管、妻儿不顾,一是不忠,二是不肖,三是不责。以此为君子?为臣民?为子?为夫?为父?真实圣贤书读到肚子,拉出的是···什么东西。文长,这些人,你莫要效仿。”

这是宋羡跟祝长白说的话。

宋羡收祝大家长白为弟子,之后祝长白就在太学府上学,平常宋羡也不教,按照习惯上课。后来辞了先生的职位去做兵部尚书,但是太学府的课却没有落下,隔三差五也会在太学府上课。

学子长跪求皇上收回昭告的事情发生之后,众多学子也是议论纷纷,有些也是认同那些人的。也有的不以为然,但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然后就发生了两极。

这件事情影响到了最高学府,影响到了社会秩序。所以等得这位大秦第一才子出现在太学府,都想知道这位先生会这么来看待这件事情。

怂恿祝长白问,才有了上面的言语。

因为在场的学子很多,很快,这些话就传遍了京城。

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发生了一件两人沸腾的事情,在这些表相之下。大秦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范围改正刑法已经在进行。

主导者就是宋羡和刑部尚书、京兆尹三人。集合众多学子家属进行了规范标注、分类、奖惩、情理、辩护等等相关的法律条文的改制。新法,旧法融合而成了《大秦律法》,历经了三年时间。加以数万条新法,废除上百条旧法,更改上百条旧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祝长白,字文长。不知道还记不记得。

------题外话------

有人说我们这里的节日多,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中元节我们在这时候过,请鬼神还有回娘家的节日,比中秋还重要),中秋节,九月九,国庆,诸多节日的时候,我们就会想:会不会放假?事实告诉我们,班照常上,杀鸡杀鸭照常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相关阅读
天下无双,逆天九小姐红颜归之凤唳天下世子爷别再乱了错把总裁当奶狗毒女重生王妃不好惹天价宠婚:陆总的小娇妻忠犬逆袭:鬼眼化妆师将军夫人惹不得王爷的阴阳宠妃浴火重生之第一狂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