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财富的差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蔡琰,蔡文姬,这位千古才女诸夏基本都不陌生。

她悲情的一生让无数后世人惋惜怜悯。

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间,应该也是在她像小艺这么大年纪的时候,那时候她有个名满天下的父亲,有个世家大族的夫君。

但赵桓不由得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蔡文姬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她的生活能比得上此时此刻衣袂飞扬,快乐无忧的小艺吗?

抛开她那个高官子女的显赫光环,赵桓不觉得她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能比得上大宋这个最普通人家的女儿。

得益于帝国如日中天的强盛,和政治开明的社会环境,小艺的生活里没有颠沛流离,远离战乱纷争,她有着明媚而阳光的一生。

直到二十岁之前,她都是这个家庭的掌上明珠。

大宋本来就提倡晚婚,比如同样是千古才女的李清照,就是十九岁才嫁为人妇。

赵桓更是强势定下了律法,杜绝十几岁就生育的陋习,男女要满二十之后才能婚配。

在这种情况下,小艺可以预见的未来,都一片光明。

而蔡文姬十四岁就嫁给了一个病鬼老公卫仲道,老公死后她独自在婆家吃尽了世态炎凉,后来凄凉的返回娘家,却又被匈奴人掳走。

国家的兴衰深刻的影响着每个子民的命运。

比如大宋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历史上同样有个悲情的命运,但随着赵桓君临万方,她根本就没经历过任何苦楚坎坷,如今六十六岁高龄,还是豪放依旧,是大宋的第一拽姐,在南京皇家女子学院里带着一群老姐妹们搓麻打牌。

就连她那个跑到了东瀛列岛上的夫君,也就是偶尔写信慰问一下。但其他时间,哪远滚哪呆着去。老太太现在人生、事业、兴趣、子孙都大丰收,生活简直不要太充实。哪有时间去管那个臭老头子在东瀛列岛上究竟祸害了几个倭人少女,老太太眼不见为净。

当下大宋的百姓,显然比历代王朝中绝大部分人有更美好的未来。

而更重要的是未来可期,像小艺她明显能够实现阶层跨越,从一个农庄里的庄户,变成大城市里的市民,离开这个略显封闭,鸡犬相闻的小山村。

而除了这种宏观上的人生,在衣食住行等细节方面,比较这两个女人。显然如果穿越的话,仅是物质享受方面,小艺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穿戴,小艺有当下大宋最发达的纺织业为依托,能够穿戴很精美的绫罗绸缎。即便是最最珍贵的宋锦、云锦这种,两汉根本见都没见识过的珍贵绸缎,她父亲一个月的薪酬,就足够给她买十几件。

食品更是别说了,就大宋这些饼铺、肉铺、酒楼、饭店和镇上形形色色的商铺、诸般杂卖,根本是蔡文姬那个时代所无法想象的。

要知道,一个农户之家,就能给她的闺女买琴练琴,这本来就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而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发展带来的结果,是生产力突飞勐进的体现。

这也是赵桓这次散心,最想看到的结果。

他就是想看看他穿越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推动工业化,到底给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

什么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小艺身上就是最直接的体现,旧时一位中郎将之女的生活,还不如大宋一名普通平民。

要知道在大汉,将军是不常设的,中郎将基本上就是军队的顶级官员了,权柄、地位能排进军队的前十名。

类比大宋的官员,基本上相当于各路精锐野战军的统帅,甚至于韩世忠、刘锜这种级别的高官。

理论上想要跟这些人生活水平相当,在大宋,至少也应该对比家产十万贯的商人。

可结果,差距很明显。

大宋民间的财富跟着帝国的强盛正在一同迅速膨胀。

住和行这方面,大概是双方差距最小的了。也是帝国如今正在全力改善的方向。

帝国的烧砖技术非常成熟,水泥技术也已经改善成功。

水泥是帝国本来就有的,毕竟苏黛的祖父就第一次直接提出了水泥的概念。

赵桓的这个皇妃非常能干,已经把水泥工艺推进了一大段。

据赵桓所知,西京长安附近是帝国最大的水泥产区。

因为那里有太华山,是最佳原料产地,还有最强的基建需求。

受制于产能,帝国如今的水泥在东面反倒是不太常见,在西面经常会用到。

大部分的水泥都被用在了驿路、驿城、和土堡建设方面。

西方是帝国开拓的主要方向,建城、修路、修水利、修学校、修养老院把水泥的产能基本上耗光了。

所以帝国内部的住房改善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倒是出行这方面,帝国子民要比汉末更加便利。

不用担忧外族劫掠,不用担忧治安匪患,所以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就敢跑十几里路参与集会。

赵桓心情不错的跟杨员外说道:“小艺如果去大城市上学的话,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以预见,她学业有成后,会有完全不同于一名农妇的人生。”

杨员外捋着胡须,感慨道:“是啊。这也算是我们小杨家庄这个鸡窝里,飞出一只金凤凰了。”

赵桓笑着说道:“好事啊。杨员外打算给她多少礼钱?”

“那要看她考到哪个学院了。”虽说要给礼钱,杨员外也是带着笑容,愉悦的设想着,说道:“她要是争气,考到了太学、御府书院、南京皇家学院这种国家和皇家的顶级书院,老夫给一百贯钱的礼钱。”

“要是稍微差点,考到了白鹭洲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这种顶级的综合性书院,老夫也给五十贯钱的礼钱。”

“再差点,考到各路、各州的书院,老夫也给十贯钱随礼。”

赵桓比了个大拇指,笑着说道:“员外大气。”

他这个礼钱可是白给的呀,是庄主和庄户之间的情谊。大宋这个时代乡党情义远比后世更加浓厚。

事实上,如果小艺真的考上了太学这一级的国家院校,县里会给其激励金,足足五百贯。再多点,就差不多能帮她置办齐全嫁妆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相关阅读
我来自1949诡道修仙大唐之神级太子红楼之无双贵子旧时燕飞帝王家犯罪心理从执教皇马开始玫瑰挞倚天屠龙记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