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大宋的奴婢交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显然新罗婢就是杨员外说的那个高丽女僮。

中原向来有几种颇受欢迎的奴仆,昆仑奴、菩萨蛮、胡姬、新罗婢。

杨员外倒是也谈及了黑厮。

赵桓问道:“老哥杨家庄的庄田没有买几个黑厮垦田吗?”

昆仑奴高大朴实,向来是非常好的奴隶。一次性买断几个奴隶,垦田开荒,经营农庄,在赵桓看来是非常不错的经营手段。

杨员外惋惜的说道:“问题是买不到啊。贤弟在东京,可能经常能看到昆仑奴。但南方经济发达,又在不断开垦荒田,各处农庄和工坊都对昆仑奴需求极大。这货船在南方基本就卖空了。”

“河北要买一个昆仑奴,少说要八百贯钱。老哥我是真的买不起啊。”

赵桓点了点头,这个价格在大宋不算高。

当然,也仅限于大宋。

在任何其他朝代,买个奴婢都不需要这么多钱。

大宋的奴婢交易价格,一直是历朝之冠。

除了大宋民间财富极多这个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宋律法坚决打击以人为奴的情况。

哪怕是世家公卿,王侯宰相,家里也不准蓄养奴隶,藏纳部曲。

由于律法直接规定了所有人不得蓄奴,所以单纯的奴隶几乎不存在。与之相对雇佣关系的仆人多了起来。仆人和主家一般是雇佣关系。干一个月活,给一个月酬劳。

这一点不论是在庄园里干活得农户,还是在王爷府里打杂的仆人都一样。都没有太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但只有两个是例外,会出现变相的买卖。

其一是纳妾。由于大宋生活比较安逸、富足。所以民间百姓都习惯性的纳妾,就导致纳妾的费用居高不下。

大宋最鼎鼎有名的宰相王安石,他的夫人替他买了个貌美如花的小妾,花了900贯铜钱。

大宋名人们纳妾,送奴婢的记载实在太多了,苏轼、柳永都在其中,价格从500贯到1200贯各自不等。

有这些名人们做榜样,民间纳妾成风,像杨员外这种小小庄户都有三个小妾。

另一个例外则是买丫鬟,这些买来的妾和丫鬟与正常签订雇佣契约的仆人不同,有卖身契在,主人可以把她们当做礼物送人,或者再次买卖。

所以赵桓都听说过,大宋的文人墨客们互相赠送小妾,还经常给小妾、红楼女子写诗词。

直到建业年间,国家盛世辉煌,赵桓鼓励民间向外开拓,昆仑奴、菩萨蛮、草原蛮和倭奴的贸易才再次兴盛起来。

但很显然,相较于整个国家旁大的需求,寥寥几十万人的异族奴隶根本供不应求。

杨员外说道:“昆仑奴老哥我是买不起啊。好在新罗婢离我们河北路比较近,尤其去燕京的集中市场上,货物极多,可以比南方挑到更好更低的美婢。”

“在这种集中市场上,一个普通丫鬟、奴婢的价格大概在两百贯上下,商人们来不及精细分拣,若是耐心可以低价买到如花似玉的美婢。”

难怪……赵桓瞬间了然。

大宋丫鬟的价格在五十贯到三百贯之间。两百贯已经是偏上的价格区间了,算是一个上等丫鬟的价格。

一个庄主,如果有几百亩田的话,一年攒下一百贯钱应该不难。虽说这种情况下,一辈子也无法达到家财万贯的水平,但积攒个两三年去买个新罗婢,对一位员外而言,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就关于民间喜欢纳妾这事,赵桓觉得自己没必要去改变。

也别做那个不要脸的事。

哪个男人不好色?

天下人戮力同心共创建业盛世,不就是想着跟皇帝一起享受太平盛世,过惬意人生?

而享受的生活,无非是锦衣玉食,如花美卷。

他赵桓喜欢美女,看见绝色佳人想要纳入宫中,其他男人也想在这太平盛世里多纳几房小妾。

赵桓没立场自己享受,却让天下人都过苦行僧的生活。

所以赵桓直接对杨员外说道:“老哥这生活,裘马声色,怡然自乐,可谓惬意人生啊。我觉得甚善,所谓盛世不是所有人都甘贫守穷,而是所有人都能过上老哥这般得意人生。”

杨员外闻言红光满面,格外精神,说道:“人生难得一知己,今日当浮一大白啊。”

“不瞒贤弟说,我纳妾以来,不乏那清流骂我为老不尊。”

“但老朽全当他们在放屁,臭不可闻啊!人生得意须尽欢!管他甚得流言蜚语。”

赵桓含笑点了点头,说道:“老哥这心态是豁达啊。要是跟清流计较,怕是要把自己气坏了。”

“说实话,我也很瞧不上所谓得清流。如果他们只一糟糠老妻,粗衣粝食,那虽观念不同,我亦钦佩其气节高尚,不媚世俗。”

“但绝大部分清流是家中娇妻美妾众多,男盗女娼,贪色好淫,却要别人恪守名教,如同圣贤。我就甚忿之。”

清流能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就可想而知,他们得名声到底有多臭,行为有多恶劣,多双标。

比如千古以来,最着名得理学大师朱熹。

程朱理学,诸夏都不陌生,对一位寡妇说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以此作为劝人守节的工具。

但与此同时这位赫赫有名的理学大师朱熹,被弹劾“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

也就是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

这两件事,真实与否,没有定论,毕竟是他政敌给他的弹劾。是十大罪里面的两条。

而且朱熹身心疲惫,在给皇帝的谢表里也没有反驳,直接认了十大罪。

但是不论这两件事情真假,清流身上出现这种污名,让普通人第一时间的观感就是欺世盗名之徒。

就可见清流们平日里究竟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伪君子这个词,简直就是被他们给搞得臭不可闻。让人提起来,就忍不住把两者关联到一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相关阅读
我来自1949诡道修仙大唐之神级太子红楼之无双贵子旧时燕飞帝王家犯罪心理从执教皇马开始玫瑰挞倚天屠龙记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